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西安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规定

时间:2024-07-07 05:04:2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2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安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规定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西安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规定


西安市人民政府令 第 35 号

《关于修改〈西安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已经市人民政府2004年6月4日第5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孙清云

2004年8月15日



(1992年9月1日市人民政府发布 根据市人民政府1999年11月22日《关于修改〈西安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修正 根据市人民政府2004年8月15日《关于修改〈西安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西安地区汽车(含摩托车、下同)维修行业的管理,维护车辆用户、维修户的正当权益,保证车辆安全运行,提高社会综合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汽车、摩托车维修以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企业(含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汽车维修行业由西安市交通局归口管理,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开业条件


第四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按其经营规模、技术条件分为四类:
(一)汽车大修、总成修理;
(二)各级维护;
(三)专项修理(其范围按国家标准执行);
(四)摩托车维修。
第五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开业,必须具备与其经营范围、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条件。
(一)维修厂房和停车场地,必须符合国家及省、市标准要求,不得利用街道、公共场地停车和进行作业;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必要的技术人员;
(三)有相适应的资金、设备、检测仪器和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


第三章 开业和歇业申报程序


第六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履行下列手续后,方可开业:
(一)持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证明,向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按开业技术条件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者,发给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二)持许可证及申请登记文件,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
(三)领取营业执照后30日内到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第七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需要变更维修项目,应报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复查合格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变更营业地址、企业名称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税务机关核准变更登记后,报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申请歇业,应向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报告,缴回许可证和专用发票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税务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四章 质量管理和监督


第九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必须执行国家标准和交通部发布的汽车修理技术标准。
第十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必须保证维修质量,建立健全维修质量检验制度。车辆维修,应按规定签订维修合同。凡进行大修、总成修理的车辆修竣出厂时,应向用户提供维修技术档案、出厂合格证等技术文件。
第十一条 承接的维修车辆竣工出厂后,要有一定的保修期或保修里程。在保修期或保修里程内,因维修质量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承修者负责。
(一)汽车大修、总成修理的保修期为90天或保修里程10000公里;
(二)汽车二级维修质量保修期为10天或保修里程1500公里;
(三)汽车小修、一级维护及汽车专项维修(含摩托车维修)的保修期为7天或行驶里程1000公里。
第十二条 不得利用维修配件拼装车辆。
第十三条 不得承修报废车辆。因肇事而损坏的车辆,应当在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审定的、具有相应维修资格的维修厂家进行维修。维修企业应对驾驶员姓名、驾驶执照号码、车属单位、车号、维修部位等作出详细记录,连同车辆肇事证明材料一并存档备查。
第十四条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应当对汽车维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当维修户与送修户发生维修质量纠纷时,组织技术分析和鉴定,进行调解。技术分析所需费用由责任一方负担。


第五章 收费管理


第十五条 汽车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应按《陕西省汽车(摩托车)维修行业工时定额和收费管理规定》,计算维修作业工时及收取维修费用。应将工时费、材料费等分项计算,不得随意增加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
第十六条 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应使用西安市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汽车维修收费结算凭证》,不得以其他任何凭证代替,否则,送修户有权拒付,财务不得报销。

第六章 罚 则


第十七条 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应自觉接受交通、工商、公安、物价、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八条 汽车维修经营者违反本办法,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擅自开业或伪造、转让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经营者对大修、总成修理的车辆,修竣出厂时不提供维修技术档案、出厂合格证的,每车处以500元罚款,但每次罚款总额不得超过5000元;
(三)超过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核定范围经营以及擅自承修报废车辆和拼装车辆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涂改、转借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不使用统一税票或涂改、转借、倒卖统一结算票据的,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对维修企业和个体维修户违章的罚款,统一使用财政部门的罚款凭证,并按规定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认真执行本规定,对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关总署公告2013年第19号(关于深化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公告2013年第19号(关于深化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



  通关作业无纸化是指海关以企业分类管理和风险分析为基础,按照风险等级对进出口货物实施分类,运用信息化技术改变海关验核进出口企业递交纸质报关单及随附单证办理通关手续的做法,直接对企业通过中国电子口岸录入申报的报关单及随附单证的电子数据进行无纸审核、验放处理的通关作业方式。
  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工作自2012年8月1日启动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系统运行较为平稳,社会各界反响积极。为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提升监管效能,扩大改革成效,海关总署决定在前期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海关深化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扩大试点范围:
  (一)试点企业范围扩大至海关管理类别为B类及以上企业。
  (二)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青岛、广州、深圳、拱北、黄埔等首批12个海关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关区全部业务现场和所有试点业务。
  (三)上述12个海关以外的其余30个海关各选取1至2个业务现场和部分业务开展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
  (四)2013年内,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下的报关单纳入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范围。
  二、试点企业经报关所在地直属海关审核同意,在与报关所在地直属海关、第三方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签订电子数据应用协议后,可在该海关范围内适用“通关作业无纸化”通关方式。
  经海关审核准予适用“通关作业无纸化”通关方式的进出口企业需要委托报关企业代理报关的,应当委托经海关审核准予适用“通关作业无纸化”通关方式的报关企业。
  三、经海关批准的试点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有纸或无纸作业方式。选择无纸作业方式的企业在货物申报时,应在电子口岸录入端选择“通关无纸化”方式。
  四、对于经海关批准且选择“通关作业无纸化”方式申报的经营单位管理类别为AA类企业或A类生产型企业的,申报时可不向海关发送随附单证电子数据,通关过程中根据海关要求及时提供,海关放行之日起10日内由企业向海关提交,经海关批准符合企业存单(单证暂存)条件的可由企业保管。
  对于经海关批准且选择“通关作业无纸化”方式申报的经营单位管理类别为A类非生产型企业或B类企业的,应在货物申报时向海关同时发送报关单和随附单证电子数据。
  五、各有关单位需要查阅、复制海关存档的报关单及随附单证电子数据档案时,应按照规定办理手续,海关根据电子档案出具纸质件并加盖单证管理部门印章。
  六、涉及许可证件但未实现许可证件电子数据联网核查的进出口货物暂不适用“通关作业无纸化”作业方式。
  本公告内容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海关总署公告2012年第38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海关总署
                                       2013年4月10日



关于发布《商品流通企业法律顾问工作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内贸易部


关于发布《商品流通企业法律顾问工作试行办法》的通知
1994年3月1日,国内贸易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业、物资、粮食厅(局)、供销社,部直属企事业单位:
为了加强商品流通企业的法律顾问工作,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我部制定了《商品流通企业法律顾问工作试行办法》,该办法已经1994年2月17日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 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政策体制法规司。

附:商品流通企业法律顾问工作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完善企业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机制,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商业、物资、粮食、供销社系统的各类商品流通企业和饮食服务、商办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商品流通企业)的法律顾问机构和各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组建的为本系统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商品流通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是流通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各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和企业要把法律顾问工作列入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
第四条 商品流通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立足本系统为企业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三)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补救。

第二章 法律顾问机构
第五条 法律顾问机构是所在单位处理法律事务的职能部门,在法定代表人领导下开展工作,直接对法定代表人负责。
各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组建的法律服务机构尚不具备单独成立条件的可以与法制行政机构合署办公;具备单独设立条件的,应当实行独立核算,或者实行差额补贴及企业化经营。
第六条 各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管理和指导所属单位的法律顾问工作。
第七条 企业法律顾问机构可称为法律顾问室或法律事务室。
省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设立的法律服务机构可称为法律事务中心。省级以下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的法律服务机构名称自定。
第八条 商品流通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单独设立法律顾问机构,也可以由若干企业联合设立共用的法律顾问机构,或者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设立统一的法律顾问机构。

未专设法律顾问机构的商品流通企业,可以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或委托法律服务机构办理法律事务。
第九条 法律顾问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为本单位和委托单位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向法定代表人提供法律依据或咨询意见;
(二)为本单位和委托单位各项制度的制定、修改和清理提供咨询意见,监督有关部门依法办事;
(三)为本单位和委托单位重要的流通业务、技术谈判和签约活动提供咨询意见;
(四)负责或指导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五)草拟、审查各类法律文书,建立法律事务处理档案;
(六)接受法定代表人委托,参与诉讼及调解纠纷、解决争议等非诉讼活动;
(七)提供处理违法乱纪行为及其他重大事件的法律依据和咨询意见;
(八)接受本单位和委托单位各职能部门或职工个人的法律咨询;
(九)配合有关部门普及法律知识、进行干部职工法律培训;
(十)法律、法规规定和企业章程决定的其他职责。
企业法律顾问机构经上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承接其他有关企业的委托,办理法律事务。
第十条 各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的法律服务机构,在承接企业委托担任法律顾问时,可从事或参与前条规定的活动。与委托单位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十一条 法律顾问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办理法律事务时,其权限和报酬依照双方约定。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二条 设置法律顾问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配备法律顾问人员应报上级主管部门的法制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 法律顾问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应当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第十四条 各法律顾问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建立相互间的协作关系。

第三章 法律顾问人员
第十五条 商品流通企业法律顾问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掌握法律、法规知识,熟悉商品经营、流通业务和必要的国际贸易知识。
凡符合上述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商品流通部门和企业的干部职工,均可担任法律顾问:
(一)具有大学法律专科(含法律专业证书班)毕业以上学历,或取得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颁发的从事法律顾问工作推荐书,并在本单位工作二年以上或在商品流通部门工作三年以上的;
(二)具有中级经济专业职称,熟悉经济法律、法规,并有一定法律基础知识的;
(三)从事流通经济管理或经营业务工作五年以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并经过半年以上法律专业知识培训,掌握了一定法律知识的;
(四)有三年以上法律教学、科研与司法实践经验的;
(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的;
(六)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顾问资格的。
第十六条 法律顾问人员由各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和企业聘请,并经省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依前条的规定进行统一审核,合格者,发给其《商品流通企业法律顾问证》。
第十七条 《商品流通企业法律顾问证》由国内贸易部统一印制,省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核发。省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核发有困难的,经协商也可由国内贸易部政策体制法规司代发。
法律顾问人员被解聘或调离原单位的,发证单位要将其《商品流通企业法律顾问证》收回,或加盖注销章留作纪念。
法律顾问人员持《商品流通企业法律顾问证》有权在参加诉讼活动或非诉讼活动时向商品流通部门的有关单位调查、取证;各国内贸易部系统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广大干部职工应给予协助。
第十八条 法律顾问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有权出席或列席企业及企业管理委员会召开的有关经营决策和其他可能涉及到法律事务的会议;
(二)根据工作需要,有权查阅本单位或下属单位的有关文件、记录、报表、帐目等资料;
(三)有权参与订立或审查企业重大经济协议、合同等法律文书;
(四)依法参加诉讼或非诉讼活动时,有权向单位及个人调查、取证;
(五)有权制止本单位或下属单位的违法活动,当制止无效时,有权向上级主管机关反映情况并要求答复;
(六)有权参加法律培训或购买必要的法律文件和书籍;
(七)法定代表人授予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九条 法律顾问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公正无私,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不断充实和更新法律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十条 法律顾问人员承担下列义务:
(一)在法定代表人或委托单位授权和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严禁借法律顾问名义谋取私利;
(二)对法定代表人和委托单位委托的事项,必须认真办理,如因玩忽职守或超出授权范围而给企业或他人造成损害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不得泄漏所涉及的国家机密、企业秘密或公民个人隐私。
第二十一条 对商品流通主管部门法律服务机构和企业中的专职法律顾问人员,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关于企业经济法律工作专业人员纳入经济专业职务系列实施意见》规定的任职条件,聘任相应的经济专业职务。
第二十二条 法律顾问人员不称职的,本单位或委托单位可以解聘,并通过其直接主管部门报省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对忠于职守,工作有显著成绩的法律顾问人员,要给予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甚至参与违法活动的法律顾问人员,要进行处罚。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品流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规定,并报国内贸易部备案。
第二十五条 各商品流通主管部门及国内贸易部系统的团体、事业单位设立法律顾问机构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内贸易部政策体制法规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原商业部发布的《商业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办法》和原物资部发布的关于法律顾问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